有關庫存的問題不是從今天才開始研究的,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企業庫存的歷史,有助于對庫存管理進一步加深理解。
**期“庫存是企業的財產”時期
這個時期是從手工業時代開始到 19 世紀的后半期為止。當時以“有物”或“有庫”為富有,庫存被看作是財產,那是一個以財產居多為理想,且被稱頌為有錢人的時代。個人和國家以家畜的數量,或倉庫的大小來衡量財產的水準。
在這個時期,企業的行業分工還沒發展,委托加工少,庫存也沒有太大的必要。產品的種類也少,做出來的東西都能以較高的利潤賣掉,企業競爭根本還談不到。在這個時候還不存在庫存過多影響企業利潤的問題,大多數人都以為庫存量作為是企業財產的象征。
第二期“庫存是企業的墳墓”時期
**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因經濟危機而經濟蕭條,許多企業因為貨物銷不出去,資金積壓而破產。企業經營者的政策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些投資庫存致富的人們在一夜之間破產。經營者們將庫存視作企業的墳墓,一改原來的方針,代之而起的是“現吃現賣”的政策。
第三期“科學管理取得適當庫存量效益”的時期
1912 年由庫存恐慌帶來的痛苦教訓,使經營者對庫存品的看法又所轉變,開始認識科學管理庫存的必要性,研究開發了諸多對“經濟采購量”的決策方法。方法各種各樣,但基本出發點都是大同小異的,可歸納如下。一般隨庫存增加使費用增大的同時,又有費用減少的另一面,例如:增加的費用是庫存品的保管和貯藏費,同時減少的費用應是訂貨的手續費。方法就是要求得使兩項費用之和,為*小訂貨量。在這個時代已經把庫存問題的意識提高到某一個程度,從而產生了各種具體的科學處理的方式。
第四期“數學計算*佳庫存量發展”時期
在二次世界大戰前后企業開始運用的統計理論和經營研究等手段,隨著戰爭的發生集中表現在軍事方面的庫存管理問題上,在美英兩國的作戰研究小組成員開始著手于這方面的研究和開發。他們要搞清楚的是:在戰爭中“軍艦、飛機應該保存多少炮彈?”“必須貯備的軍需糧食是多少?”“步兵應該攜帶多少子彈?”這樣一些軍事性的庫存管理問題。于是面對“什么時間?”“多少數量?”“多少錢?”這些不定因素,以平均損失*小為目標,積極探索庫存量的*佳值。
庫存問題除了極特殊的情況之外,幾乎都要面對一系列確定的因素,因而形成了一種新的“接近法”,它為現實庫存問題的價值判斷建立了新的基準。
這個時期利用概率統計理論對庫存管理的開發研究,以致開發了許許多多庫存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有賽蒙教授開發的,利用自控理論進行庫存管理的方法。謝基研究出的*大、*小法。利用線型計劃作生產庫存計劃,用時間處理程序進行庫存管理,用排隊進行庫存管理,用模擬方法等等。
第五期“用電腦作綜合庫存管理”時期
在第四期中開發了許多數學性的理論方式作庫存管理,但在實際當中并沒有很好地運用,這是因為數學上的計算太復雜的緣故。后來,檔案技術、制度和管理工具不斷進步,到 20 世紀 60 年代初電腦技術得到顯著的發展和普及,許多企業都有了電腦,使庫存管理的方法向高水準方向發展。
由于電腦處理庫存業務速度快、準確性高。它使訂貨處理、采購管理、進度管理、流通過程管理等相關的管理范疇得到結合。這樣,庫存管理作為經營管理的重要環節,向企業的系統管理就邁進了一大步。庫存管理也受到應有的關注,而銷售、生產、庫存被作為一個全面的系統來考慮、發展。
版權所有:義烏市庫航電子商務商行 技術支持:三貓網絡 備案號:浙ICP備2021021640號-1 網站XML
截屏,微信識別二維碼
手機號(微信):13625897667
(點擊手機號復制,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