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除了影響到民生及社會健康外,如此來勢洶洶的疫情也對我國經濟運行帶來了顯著的影響,不少線下零售企業受到相當大的沖擊。廣大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著包括收入顯著下降、資金短缺等巨大的挑戰。在此疫情之下,盡管中央及各地政府部門積極出臺了一系列舉措以推動各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等相關工作,但對于受到疫情直接影響的線下零售企業高管而言,如何解決資金鏈短缺、渡過危機,也是需要認真思考和積極探索的。
面對疫情,企業高管有必要做到嚴格遵照政府部門的要求,做好企業自身的防疫和監控工作,確保員工的健康與安全,同時與客戶、供應商、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方(如銀行)等保持密切溝通。在此基礎之上,企業宜快速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協助自保及自救,渡過此次危機:
1.對于疫情對企業的財務影響進行持續監控及評估
與企業正常經營周期不同,在疫情期間企業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同時面臨客源或訂單劇降,但仍需支付店鋪租金、人工等固定成本,從而導致流動資金狀況迅速惡化,企業應更為密切的關注及分析現金流情況,對于可能出現的現金流缺口提前做出應對措施。相應的,管理層應制定細化至每周甚至每日的現金流計劃,對未來短期內的現金流進行滾動監控,預測可能出現的資金缺口,并結合現金管理手段對于預測期內可能出現的資金缺口做出預案。
2.加強特殊時期的營運資金管理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雖然在政府、人民群眾等各方的努力下,目前疫情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距離疫情完全結束恐怕還有一定的時間,而在這期間,維持流動性以及現金充足將是企業面臨的*大挑戰。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現金流情況制定相應的營運資金管理措施。首先,在危機當中,企業應更加關注應收應付款項管理,及早與上下游合作企業充分溝通協商,共同應對疫情帶來的困難,一方面與下游爭取縮短應收賬款收款時間,盡量降低企業的應收款項規模,另一方面與上游爭取更長時間的付款賬期,同時亦不破壞合作關系,為未來疫情過后更緊密的合作打下基礎。同時企業應采取可能的措施,通過包括開拓/加強線上平臺等方式,積極消化庫存或幫助入駐企業消化庫存,以緩解企業的流動性風險。
3.加強特殊時期的成本費用及投資支出控制,降低現金流出
在當前開源更加困難的情況下,企業也應積極考慮如何節流,根據自身業務及訂單情況執行更為謹慎的成本費用控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部分非核心門店歇業、縮短營業時間、更精準的采購等,盡量壓縮固定成本,控制降低變動成本,同時暫停對于渡過危機及/或疫后快速恢復無關的投資,減少其他不必要的開支,使得企業能夠在疫情期間保住現金流。
4.與合作金融機構充分溝通,維持良好關系,爭取信貸支持
自疫情發生以來,銀保監會及一些地方政府均發布相關金融政策或措施,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及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給予一定金融支持或優惠政策。如要求金融機構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等。對于在此之前已經有未償還貸款的企業,建議充分利用該等政策支持積極與相關金融機構積極溝通,爭取獲得展期或續貸乃至更多的資金支持。
5.尋找新的融資途徑,解決短期資金壓力
在企業嚴重缺乏流動性的情況下,可尋找新的融資渠道,安排短期或過橋資金解決企業短期資金壓力,解決企業的生存問題。同時亦可考慮安排通過股權融資獲得來自專業投資機構等提供的長期資金支持,用以償還短期或到期貸款,提高企業流動資金與資本實力,以更好的迎接疫情結束后消費反彈的機會。
6.剝離非核心資產或表現不佳的業務
識別企業當中表現不佳的業務和/或非核心資產,通過暫時歇業、或直接出售這些業務或資產,一方面降低特殊期間的潛在虧損及出血點,同時借此也回籠部分資金,集中力量維持公司主業經營。
7.充分利用國家及地方政府部門支持防控疫情的相關政策
疫情爆發以來,國家及地方各政府部門陸續發布一系列支持防控疫情相關政策。應充分利用相關政策,如稅費減免或延期繳納、社保返還或延期繳納等,幫助企業減負。
8.利用疫情帶來的挑戰與機遇進行企業重組
對一些企業而言,本次疫情帶來的危機可能是臨時的,企業可以通過上述的措施實施自救,或者隨著疫情的過去,資金壓力等問題也將逐漸得到緩解。但對于一些企業而言,本次疫情可能是將經營管理當中原本就存在的一些問題更加放大,單靠上述單一措施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救企業,那企業就需要考慮進行整體的業務和財務重組,也就是通過改善營運資本、節約成本費用、處置非核心資產、債務重組、以及尋找新的投資人等一系列組合拳,從“急救”轉變為“徹底醫治及全面恢復”,通過重組,使企業獲得更精簡高效的公司架構、更有成本效益的商業模式、以及更健康的財務杠桿,從而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及效益,從根本上改善公司的財務表現,實現標本兼治。
危機既是危險,也是機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雖然對零售企業負面影響無可避免,但若應對方法得當,我們相信企業一定也可以在經歷此次危機洗禮后,提升自身免疫力,形成健康的財務及業務經營體系,增強競爭力,更好的利用疫情之后消費反彈的機會實現復興!
版權所有:義烏市庫航電子商務商行 技術支持:三貓網絡 備案號:浙ICP備2021021640號-1 網站XML
截屏,微信識別二維碼
手機號(微信):13625897667
(點擊手機號復制,添加好友)